编者按:能否顺利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是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发展大逻辑的胜负手。今天本报推出4个版的“创新发展”报道,聚焦浙江经济新旧发展动能转换。近年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传统动能加速改造提升,新动能增长权重逐渐提高,政府简政放权、重大改革加速落地不断生成新的制度红利,浙江经济的增长格局和增长机制正在焕然一新。
创业热情和创新智慧怎样激发?这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
一个共识是,全球经济步入新的拐点,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孕育的是新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唯有创新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正因为如此,创新驱动发展,政府的“有形之手”如何作为显得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浙江致力于创新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创新驱动和制度供给之间,浙江搭起了一座精巧的平衡之桥。
深改革 新优势
“我们一定要打造一家让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公司!”1999年的杭州,马云和他的17个伙伴一道,在风中宣誓;两年后的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位于杭州的52所开发二部28位工程师在总经理胡扬忠带领下,开始集体创业。
如今,他们完成了奇迹般的跨越。当年“1+17”和“1+28”,已成长为今日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和行业领先的安防企业海康威视,成为当下浙江经济创新力量的代表。
而山区小县新昌,上世纪90年代初还欠发达,如今已是全国百强县、国家级生态县,科技创新水平跃居全省县(市、区)前列;杭州市滨江区,从萧山划出的3个乡镇起步,筚路蓝缕,而今位列中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每平方公里产出达21.25亿元。
新昌和滨江,阿里和海康,这“两地两企”的生动故事,发生在浙江绝非偶然。浙江30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创新意志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完成。对政府而言,实质上就是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为先发地区,浙江较早感受到体制机制约束,对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超前、行动自觉,改革敢动真格。
从2013年底开始,浙江全面梳理省级部门行政权力,历经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最终保留4236项列入权力清单,精简幅度超过六成。2014年,除政府权力清单外,政府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也先后制定出来。
至今已运行两年多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是浙江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重要载体。只需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就能清楚地看到政府部门手中有哪些权力、应尽哪些义务、执法行为是否规范,还可以进行网上办事。
未来5年,浙江将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建立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业创新的“乘法”;全面推进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支持民企参与国企改革;推进地方金融创新……
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带动、要素推动的旧模式,资源环境不允许,要素成本不允许,群众也不满意。如何破解供给约束?浙江率先开始探索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推行企业分类指导和要素差别化定价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制度创新,浙江所有的改革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要素跟着市场走。
大战略 新空间
8月的义乌仍旧暑气逼人。在中远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鲍跃飞轻轻松了一口气:客户委托公司代发的品牌服装、纺织品面料等商品刚刚整装上车等待出发,12天后将到达波兰,14天后去往德国,最后进入西班牙马德里,全程13052公里。
这是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义乌发出的第62趟。此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它已载着超过4000个标箱的中国商品,送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者手中。
智者因时而谋,勇者顺势而为。2013年,中国首次向世界发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这一战略倡议甫一提出,浙江就将此作为突破经济转型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建设思路。
新丝路上处处可见浙企抢滩布局的身影。泰国东部罗勇府,华立集团与泰国最大工业地产公司合作建立了面向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说,开放发展的大趋势将会推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配置资源,实现从产品到资本的全面走出去。
摊开地图,东亚大陆绵延的海岸线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形成了一个T字形交汇口。新世纪以来,这里崛起了世界第六大、中国第一大城市群,长三角成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圈。而在另一幅中国经济地理版图上,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也在此交汇。两个T字重合在一起。
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浙江发挥商品、资本、人才等优势,积极服务长三角经济带,利用这一黄金水道为自身的转型升级争取了一个广阔的战略腹地,开拓大市场,打开大空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和要素的梯度转移。
同在这片黄金海岸的,还有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海洋经济作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正在逐渐培育壮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断调整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新增长极,约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5%。2015年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0%。
近年以来,浙江更深入实施国家新赋予的六大改革项目,一系列改革正陆续取得重要进展。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杭州制定出台13项配套政策,从企业培育、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形成创业创新政策体系。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以来,形成了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信用、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体系,以及线上“单一窗口”和线下“综合园区”等两平台的经验做法。今年1月,跨境电商的“杭州经验”向全国更大范围推广。
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到2030年将其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资源、交易和定价中心。
强平台 新引擎
杭州城西,一条连接主城区和临安的城际铁路正在加紧施工。通过这条东西交通动脉,将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浙大科技城等创新载体串联,形成一条聚集高端科研资源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从浙大紫金港校区,往西至浙江农林大学,长约30多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分布着8所高校、50多个重点院所、30多个重点研发平台以及15个特色小镇,形成“一带、三城、多镇”的格局。不少归国创业的人士发现,这里的环境似曾相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以及位于波士顿的128号公路,这是美国两个科技创新中心。
就在前不久,浙江大学、省科技厅共建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让浙江大学富集的科创要素,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以及基础性研究的成果,能够快速地向产业进行转化。”浙江大学副校长严建华如是说。
按照规划,预计5年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集聚30万创业创新人才、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形成超千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六大中高端产业支撑的长三角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示范区。
高水平创新需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样的高能级大平台。“十三五”的浙江,要打造更多这样的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布局。从杭州“硅谷”到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从嘉兴科技城到舟山海洋科学城……要把这一个个科创平台建设成为一台台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地,高新区仍旧是集聚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在引领创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五年来,浙江国家高新区由4家增至8家,省级高新区由19家增至26家,杭州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6位。高新区集聚了全省60%的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企业、三分之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的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0.6%。
这几年,浙江加快了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步伐。去年8月,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后,浙江出台《关于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制定了配套政策,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中心。
浙江把特色小镇等作为新的创新平台,目前已发布两批近80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更多的特色小镇正在孕育当中。此外,浙江还在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各类孵化器达180余家,其中国家级52家。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226家、工程技术中心81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6个。